梁甲瑞博士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刊发新作

时间:2025-03-20 11:06 点击: 【字体: 收藏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团队”带头人梁甲瑞博士在权威期刊《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战略部署及调整(全文约2万字)。

梁甲瑞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海外基地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并且是经过长期战略部署形成的。这不仅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的映射,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战略思想。通过梳理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历程,可以识别出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局部扩张期、局部战略扩张期、局部维持战略惯性期、全面战略扩张期。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有规可循,其演变脉络具有内在的逻辑。概括而言,其战略部署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并与当时的经济需求、国内外安全环境以及军事实力密切相关。当经济需求、国内外安全环境以及军事实力发生变化时,美国也会随之调整其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

梁甲瑞在文章中指出战略思想是对外战略的驱动力,对外战略决定了国家采取哪些具体的政策,而海外基地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手段。伴随其国家对外战略调整,美国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也在不断调整。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部署海外基地始于1856年。美国依据其1856 年颁布的《鸟粪岛法》占据部分太平洋岛屿,开启其太平洋扩张活动的前奏。此后,美国开始在太平洋岛屿地区部署海外基地。美国根据《鸟粪岛法》,先后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贝克岛、贾维斯岛、弗林特岛、马登岛、沃斯托克岛、中途岛等岛屿宣示了主权。美西战争后,在海洋扩张战略的驱动之下,美国开始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中部和北部建立军事基地,主要包括密克罗尼西亚地区的夏威夷群岛、帕果帕果、关岛、威克岛等。

日本战败后,太平洋成为美国的“内湖”(American Lake)。整体上看,“内湖”思想驱动了战后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战略,以至于1945年至1990年,美国基本上保持了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原有规模。虽然尼克松上台后表示美国要从海外收缩,但其程度是有限的,美国将继续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为此,美国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海外基地,保持战略惯性。1990年以来,美国全球海外基地的部署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一是欧洲海外基地群;二是西太平洋海外基地群;三是大中东地区海外基地群。冷战结束后,美国大规模调整了海外基地。受反恐战争的影响,美国一度增加在大中东地区的海外基地。但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大中东地区海外基地群的规模开始收缩。而由于亚太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美国逐渐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甚至提出“印太战略”。太平洋岛屿地区对美国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日趋突出。自此,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进入了全面战略扩张期。

 

 

 

 


commen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