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简报|李先明:改革开放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既可能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也可能遇到错综复杂的暗流险阻。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唯其如此,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改革开放继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惟邦本”等宝贵精神财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飞跃。 继承革故鼎新的使命担当 革故鼎新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坚守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重要体现。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顾名思义,就是革除旧的、树立新的。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商鞅变法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改革,一次次的变法改革,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步入近代,为摆脱西方殖民侵略,改变贫穷落后的处境,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最终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由此浴火重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革故鼎新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农村改革中,打破“一大二公”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改革中,打破“大锅饭”,在各行各业中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奇迹。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用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有了勇于革故鼎新、自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不竭的创新源泉。 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典出《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君子应该刚劲强健、奋发图强、生生不息。这鲜明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顽强进取、蓬勃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 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古老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忧患和磨难,但始终能够浴火重生,愈加发展壮大。步入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和打压。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顽强斗争和艰辛探索,最终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 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突出的精神品格,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社会火山论”等论调,不断唱衰和污名化中国,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借机封锁打压中国,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丝毫没有减弱,依然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兴办经济特区“闯出一条发展新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深化改革,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从应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打压遏制到化解西方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社会主义中国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重又一重难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管西方世界唱衰和污名化中国的声音并未中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依然面临艰难险阻,但只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升华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君子的胸怀应该像大地一样,以宽厚的德性容载天下万物。千百年来,“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使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融合共生,形成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即使历经磨难也屹立不倒,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而未曾中断的文明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升华了“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以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心态,积极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理念、技术,大胆引进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胸怀天下,拒绝零和博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深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中国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离开国际大家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然,开放包容不是无原则地退让纵容,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既要反对文化保守主义,更要警惕“全盘西化”的错误论调。 创新民惟邦本的治理思想 “民惟邦本”,源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孔子崇尚“仁者爱人”,孟子宣扬“民贵君轻”,荀子强调重民爱民,都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都是践行民本思想的结果。 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主张重民爱民、实施德政仁治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对“民惟邦本”思想的创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不再是被统治的对象,而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治理的主体;民本思想不再是统治人民的手段,而是治国理政的价值立场和基本原则。 “民惟邦本”的治理思想使中国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都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会通、熔铸“民惟邦本”思想精华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看家本领。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的文化沃土上产生的,中国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向度,决定了中国只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求变求新,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既可能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也可能遇到错综复杂的暗流险阻。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唯其如此,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该文刊发于《历史评论》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