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凯副教授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近日,我院倪凯副教授撰写的文章《西方史前史研究初探:观念、理论与叙事》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转载。该文原载于《史学月刊》2024年第4期。 《西方史前史研究初探:观念、理论与叙事》深入探讨了西方史前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理论框架与叙事方法。文章指出史前史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特殊分支,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它突破了传统基督教圣经时序的限制,显著扩展了历史研究的时间范围。史前史研究结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 文章回顾了史前史研究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研究倾向于使用单一理论来构建统一的史前叙事,试图解答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的重大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史前史研究开始转向更加注重事实考证的方法,生态学、经济学、放射性碳测年法、象征主义、分子遗传学以及全球视野等成为研究者构筑史前叙事的重要工具。文章还讨论了史前史研究的多元化,包括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的兴起,以及它们对史前文化系统过程阐释和文化进化理论的批判。特别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前史研究的影响,强调了历史阐释的多元性和象征性的普遍存在。 进入21世纪后,史前史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客观,基因科学和脑科学的运用为史前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剑桥世界史前史》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史前史研究的成熟和系统化。此外,文章也概述了中国史前史研究的发展情况,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西方的史前史观念,到新中国成立后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的研究,再到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一定成绩,但整体上史前史研究在中国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总体而言,史前史研究经历了从思辨到实证,从单一理论到多元方法,从地方到全球视野的转变,不断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历史早期阶段的认识。
上一篇:杨洁勉研究员应邀做客聊大讲坛
下一篇: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何包钢来访
- 气合中心受邀出席基里巴斯独立46周年暨中基建交6周年庆典
-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我校成功举办区域国别研究学术研讨会
-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朱璇副教授受邀参加“蓝色浪潮大会”
- 山东艺术学院联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委员会访问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朱璇副教授受邀参加“深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大洋协会2025年年会”
- 我校教师代表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斐济共和国建交50周年招待会
- 我院教师受邀参加第二届涉非洲出版物韶峰论坛
- 我院2023级历史学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学生赴北京开展校外文物考察
- 菏泽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李浩一行访问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团队受邀参加“第七届大洋洲研究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