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简介

时间:2024-06-14 12:00 点击: 【字体: 收藏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为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始建于1984年,是聊城大学设立较早的院系之一,2002年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2013年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秉承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目前已经形成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办学定位

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为教育部特设新型跨学科专业。学院拥有世界史、中国史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历史)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办学实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4人,外聘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1人(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其他副高级2人),其他职称33人,高级职称占比为55.41%;具有博士学位者5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6人,其他学历2人。教师中多人荣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曾宪梓教师奖、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等人才称号。

办学特色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取得显著成绩。2012年依托世界史学科成立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独立建制的研究太平洋岛国的专门机构,也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首批15家重点新型智库建设单位之一,获评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运河学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机构,拥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和山东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另外,“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东夷文化研究中心”和“乡村社会转型与治理研究中心”为2个校级科研平台。各级各类学科平台在繁荣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学成就

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成果丰硕。“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高校精品课程,“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共计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创下了连续6年获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的骄人成绩。科研成果突出,近十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含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8项。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奖励近百项。

办学成就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0项,1名毕业生荣获“挑战杯”山东省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铜奖;历史学专业学生荣获全国历史学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与“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荣获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5项,一等奖人数居山东省高校历史学专业首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大学生互联网+康养旅游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学院成立39年来,累计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在政界、学界、教育界、文化届及商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其中50余位成长为高校硕博士生导师,2/3师范生成长为省、市、县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教育界中坚力量,部分毕业生在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岗位,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commen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