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探非遗珍萃,扬古韵新声”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活动展示(一)
非遗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的 “活化石”。不同的非遗文化记录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非遗文化了解过去的文化生活,对地区人民延续文化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岁月沉淀非遗瑰宝,传承唤醒文化记忆。为唤起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热情,培养群众的文化素养与责任感,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我院“探非遗珍萃,扬古韵新声”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地方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星火之力。 赏非遗古韵 绽福禄新彩 为弘扬非遗文化,培养群众的文化素养与责任感,近日,我院于聊城市福禄里小院举办“赏非遗古韵,绽福禄新彩”实践活动。 志愿者结合本土非遗文化资料,讲述福禄里小院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脉络与文化内涵,鼓励群众了解本土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志愿者还通过视频资料呈现传统剪纸艺人制作过程,表现剪纸艺术背后的艰辛与传承不易,让群众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非遗传统文化。志愿者带领群众体验福禄造型剪纸,示范剪纸关键步骤。群众主动分享活动的真切感受。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社区群众提高动手能力与艺术素养,进一步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魅力;还有利于在社区传播非遗文化种子,为文化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传承非遗文化 走进道口铺新村 为传播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培养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近日,我院“探非遗珍萃,扬古韵新声”社会实践调研队于聊城道口铺新村举办“传承非遗文化,走进道口铺新村”活动。 志愿者通过海报,阐释道口铺新村木版年画和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传承脉络。志愿者带领群众亲身体验道口铺新村的剪纸文化,从简单到复杂的工艺制作,带领群众在实践中领略非遗技艺的精妙,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群众就活动主题积极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志愿者详细讲解,加深群众对剪纸发展现状的了解。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拓宽群众的文化视野,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道口铺新村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增强当地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非遗葫芦传古韵 文化传承谱新章 为加深群众对聊城本土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事业,近日,我院“探非遗珍萃,扬古韵新声”社会实践调研队于聊城市福禄里小院举办“非遗葫芦传古韵,文化传承谱新章”活动。 志愿者根据精心制作的海报讲解葫芦加工及工艺制作,带领群众欣赏葫芦工艺品别具一格的美。志愿者鼓励群众亲手尝试葫芦创作。群众积极参与,沉浸其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志愿者号召群众积极投身于更多的文化保护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群众纷纷表示,今后将通过实际行动唤起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让非遗葫芦的独特魅力在传承中不断延续。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有利于增强群众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非遗葫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葫芦藤绕吉祥意 夜开花含岁月情 为让群众认识到葫芦文化在中华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魅力,自觉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近日,我院“探非遗珍萃,扬古韵新声”社会实践调研队在聊城市福禄里小院举办“葫芦藤绕吉祥意,夜开花含岁月情”实践活动。 志愿者通过葫芦摆件对葫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初步的讲解,通过视频资料向群众展示葫芦制品的制作过程,同群众一同编织手工葫芦挂件,在集体活动中加深对葫芦文化的认识,及时发现并纠正群众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群众发挥想象力,对葫芦挂坠进行创新设计,展示制作完成的葫芦挂坠,交流制作心得和体会。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群众认识文化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有利于弘扬非遗文化,让群众深入了解葫芦非遗文化寓意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世界因多元文化而精彩,非遗文化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让文化传承的脉络得以延续。未来,我院学子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非遗火苗的传承,携手赓续非遗文化血脉。 (供稿:孙蕾 摄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初审:刘舒雅 复审:李月 终审: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