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二十八期研究生读书会

时间:2024-04-24 10:32 点击: 【字体: 收藏

四月春恰好,读书正当时,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我院于6#A104教室举办第二十八期研究生读书会。本期读书会阅读书目为彭慕兰先生的《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罗衍军教授应邀担任本期读书会的主讲人,研一研二中国史专业同学参加。

      

罗衍军教授简要介绍了《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一书,并阐述了推荐该书的理由。罗教授指出,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重要著作,对中国现代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新评价。该书的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黄运地区,对于同学们了解清末民初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组代表发言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徐关涛同学指出,本书主要研究了国家政策转型、国计与民生问题以及黄运地区南北差异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作者以运河兴衰变迁为线索,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张静同学以清政府和南京政府因对民生灾害投入不足致使失去民心为例,强调政府的职能不应局限于经济发展,还应关注治水、灾害防治等方面。李心如同学分享了她在本书中获得的启示:研究历史问题时,从多个视角出发,全面分析,才能得到更真实客观的结果。陈璇同学详尽地阐述了黄运地区从“核心地区”到“边缘地区”的转变,指出黄运地区交通条件的衰退导致了经济的衰落。展延晗同学认为,社会稳定在某种程度上优于经济发展,清政府至民国政府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导致国家构建战略失败。张越同学结合书中内容指出,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治水等措施满足了底层农民的需求,底层农民决定了近现代历史的方向,因此共产主义革命胜利具有必然性。王雨辰同学发现,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是黄运区腹地在近代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于博文同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本书着重论述的几组关系作出解释,并指明作者的观点:“腹地”并不是由于地域差异天然形成的,而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人为“构建”出来的。金天同学从教育角度解释了腹地坍塌的原因:高素质知识分子倾向于发达地区,加剧了城乡差距,导致腹地坍塌。

    

在点评答疑环节,罗教授结合自身治学经验和对本书的理解,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为他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建议。罗教授指出,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尝试理解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意图和观点,并从中获取启发。特别是对于历史研究领域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书籍背后的核心思想能够为他们提供独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commen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