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学名师山昌岭老师为我院师生讲示范课

时间:2023-04-26 12:46 点击: 【字体: 收藏

4月20日下午,上海市教学名师山昌岭老师“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热点与重点”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二场政史楼A106教室进行。在本场活动中,山老师为2021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含公费师范生)和学科教学(历史)全体研究生讲了三节示范课。

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山老师从几何的定义入手,提出由“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他提出,对于神话传说,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他巧妙引用史学大师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以此来解释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山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辨方向、分地形、析气候、看点数和总印象的方法,总结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满天星斗雄起”的基本特征,此即所谓的“点”。随后他结合史料和精美的示意图,提出从八方雄起的点,一脉相承的线,四方汇聚的面,多元一体的体,渐进式把握“朦胧”的夏、“松散”的商、“紧凑”的周的概念。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为早期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20230426168248439969105987.png

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中,山老师提出,周天子势力衰微,威风扫地为“衰”,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得以进一步拓展,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融”,生产工具的变革、农业生产的发展、牛耕的推广以及各国的变法为“变”。他用“衰”“争”“融”“变”四字高度概括本课的核心内容,慢慢引出秦朝统“一”中国,提出“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分久必合,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的观点,从而升华了主题。

20230426168248442879101654.png

在《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中,山老师先用“四分五裂”“乱七八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点,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他列举了诗人孟郊“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三句诗,提出这三句诗皆说科举,但心情却大不相同,从新角度展示了隋唐科举考试的难度之大。随后,山老师详细讲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同时通过对比学习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唐朝前期、唐朝后期的赋役制度,引导同学们发现隋唐制度的创新之处。他还分享了自己创作的《隋唐史教学·口占一律》:“分久必合是大势,治乱兴衰纯人为。励精图治属正道,锐意改革气象新。野无遗贤满野,耽于享乐更耽。隋唐史迹历历在,始知泥古害人深。

20230426168248446340801157.png

山昌岭,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学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考官。长期从事“教会学生会学历史”研究,先后在《历史教学问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资料全文复印。此外,主编和参编历史教育、教学论著6部。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学科最高奖)。


(作者:张建良)



commen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