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史学不辍 沂蒙情长”志愿宣讲团开展系列主题宣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弘扬沂蒙精神的号召,3月9日,我院和数学科学学院联合承办聊城大学“史学不辍 沂蒙情长”志愿宣讲团之“高唱沂蒙颂歌,共赞巾帼风采”主题宣讲活动。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一首《沂蒙颂》带着同学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来到革命年代的沂蒙山区。宣讲团成员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开篇,讲述“沂蒙红嫂”的英雄事迹。其中,聋哑母亲明德英用乳汁喂养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失血过多、脱水休克的八路军小战士,生动展现了“水乳交融”的真切含义,同学们也为沂蒙红嫂不畏牺牲、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甘于奉献的巾帼风采所深深打动。 “红布裹,青石藏,沂水养大的娃儿哟,踩着枣花儿回家乡……”宣讲员们通过视频再现“沂蒙山回荡着沂蒙母亲轻柔的歌声,一个个八路军后代和烈士遗孤在沂蒙母亲的怀抱里,在《拾婴谣》的歌声中进入梦乡,做着甜甜的梦……”的场景。在宣讲团成员深情地讲述中,同学们对沂蒙山区一位位巾帼英雄充满钦佩。同时,宣讲员以照片的形式带同学们云游王换于纪念馆,让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沂蒙母亲的无私伟大。 “山河破碎飘摇处,沂蒙军民共甘苦。”这首《沂蒙精神耀中华》不仅歌颂蒙山和沂河的壮丽景色,还在字里行间赞颂沂蒙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宣讲员强调,沂蒙山区的巾帼英雄不只是明德英、王换于等几位为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代表,沂蒙山的革命女性是群像,是一群热血而坚定的战士。同时,宣讲员分享了“沂蒙六姐妹”“女子火线桥”的革命故事,展现出巾帼风采。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宣讲尾声,宣讲员们带领学生齐唱《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蜚声海内外,已成为沂蒙山区革命年代的符号。 这次“高唱沂蒙颂歌,共赞巾帼风采”系列主题宣讲活动获得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宣讲团让沂蒙精神走进校园,让沂蒙红歌在校园中传唱,更让歌曲承载的革命信仰、巾帼英雄缩影和红色精神深植于学生心中。 (供稿:刘春萌 罗佩华 摄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初审:于舒然 复审:张程程 终审:尤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