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旅 -----丽江 , 纳西古城
丽江古城,确切说是指地方行署和纳西自治县的所在地大研镇。大研者,大砚也。言其所处的四面环绕青山的地形和一脉清水流进肥沃的绿野的地形。它宛如一方美玉大砚,平落在丛山之中。 到过黄山屯溪的老街,苏州周庄的水乡,北京的胡同,西安的古城,乃至新疆吐鲁番挂满葡萄的古村落,却从未见过大研南北兼容、民族共和的特有风格。有人说,丽江没特点。就因为她处处都有自己的特色。 古城古镇古色古香。一个“古”字,集中说明了纳西先民选址营建古镇的聪秘智慧。古城位于开阔的坝子中间.海拔2400米。她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使屏立的山麓挡住了西北寒流的入侵。城东南面向数十里的沃野良田、这里阳光充足,花木早苏,是古城的粮仑。到了六、七月份,南风徐来,吹走了热气,为古城带来了难得的清爽。 在古城中心有一块近6亩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齐的店铺,俗称“四方街”。这就是由于丽江地处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结合点,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来这里贸易,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纳西语称这里为“工本”,那意思即是“仓库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药材从丽江转销内地。西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从丽江运往藏区。丽江古城处处闪耀看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 最奇的是造城建镇者巧妙地调用了请澈的玉泉水。当泪泪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做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象人体的经脉,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远不过50米的便利条件。当你徜徉街头,随时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欢唱,或在下潜游路中,令人心驰神往。水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纷繁的希望。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大研的佳妙美景。 玉龙大雪山位于青藏、云贵高原犬牙咬接处,是喜马拉雅山系最南端的云岭山脉的主峰,也是北半球处于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终年积雪的玉龙十三峰,由北向南迤逦排开,绵延35公里。前头的主峰高昂龙首,其后峰峰相连,犹如龙脊婉蜒。远远望去,云腾雾绕,托出好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最南端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被誉为“玉柱擎夭”。 聪明的丽江人在缆车站到云杉坪的原始森林间,开辟出一条曲曲弯弯的栈道,清朗古朴,幽静深远,像是靠近玉龙的序曲,先由管乐飞出一串悠扬的旋律。久居闹市,一踏进浓墨般重绿的原始大森林中间,我的心都要碎了,那伟岸大木排列得遮天蔽日,那满地郁郁葱葱的万种草木,无不透露生命、生长、生生不息的真谛!扑鼻的花木清香和盈耳不绝的鸟鸣,是九天之上也难以享受的吧。
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他们用水十分讲究,名为三眼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以桥通路。大研保存了许多座明清的石拱桥,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兵火焚毁,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坏,石桥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为这个“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 千余年前,纳西古民的“东巴”(经师、智者)用一种奇特的象形文字书写经文,完整地保存了纳西族的古代文化。1,300多个东巴文字,附以l000多种拼写组合,记述了他们的历史、理想、文学、艺术,成为今天趣昧盎然的一个“奇迹”。且不说他们的《创世纪》、《黑白争战》、《鲁般鲁饶》三大史诗,古老的《蹉模》舞蹈教程,至今还保留在白沙的明代壁画以及堆满玉龙十三峰的民间传说……纳西人所创造的东巴文化揭示了一个民族从荒蛮走向文明,广收博采,从不自封的历程。 大研城内街巷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主道闹市朝夕市声不断,城内街道是用彩花石版铺成的,旱日无尘,雨天无泥,依山就水,曲折自然,并不像大城市的马路修得又平又直。在这里走起来别有一番顺其自然的势态,绝无半分强求。大研人还利用城内西河水的高低落差,按时提降闸门,清洗街道的污垢。整个儿一个环卫自动清洗系统。这在今天科技发达的衮衮诸国,恐怕也是想也没想的玄事。 大研居民都是土木结构的砖瓦房,纳西人民广收博采中原文化,把北京的四合院引入山城,又造就出三方一照壁的格局。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当年徐霞客曾描写大研“民居群落,瓦屋栉比”,“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纳西人生在花的王国,又酷爱栽花种草,几乎每家庭院都摆着盆景花卉,浓绿中亮出五颜六色的芬芳。
纳西族人民不仅珍存了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保存了来自波斯的四弦弹披琴“苏古笃”,明代大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拨”……一直还演唱着古以有之的“哦热热”、“可靳达”、“打跳”等民间歌舞,被专家誉为“活的音乐博物馆”。盛唐古乐穿透时光隧道,把空灵的弦律从冥冥九天,寻山觅水般地流入今人的心田;而开发丽江的纳西古民竟能在雪山激水的妙境中,广收博采,独发新意,创造出惊世的“东巴文化”,其民族的智慧之光,怎不为融融共和的中华民族添加夺目的荣耀呢!